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,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,錢包也越來越鼓,各類理財產品也爭相活躍起來。目前市場上的理財產品種類繁多,應有盡有,多到讓投資者目不暇接,不知該如何選擇。比較常見的理財產品包含外匯、股票、期貨、銀行存單等等。
幾乎一切投資者,理財的出發點和最終意圖,都是為了增加收益,完成財富的積累。市場上有如此多的理財產品,收益算法也大不相同。有的投資者會選擇風險較高的理財產品,原因就是高收益非常吸引人。有的投資者偏向于選擇穩健型的理財產品,看中的是風險較小。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通常會聽到“近一年收益”、“近七日年化”、“近一年凈值增加”、“預期收益率”等,這些內容到底有什么不同呢?不同的理財產品,收益又該如何核算呢?哪種理財產品的收益最高?接下來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。
預期收益率,也稱為希望收益率,是指在不確定的條件下,預測的某款理財產品未來可實現的收益率?,F在這種收益表達方法,會出現在一些銀行的理財產品里邊。銀行按照其出資標的以及前史收益數據,預期產品能完成的年化收益率,如果是2級及以下的等級,那這個收益多數狀況下是能夠完成的。
目前,許多銀行理財或者固收類理財,常用的收益表達方法是“年化收益率”。它是不斷變動的,把當前收益率(日收益率、周收益率、月收益率)換算成年來核算。其實,這僅僅是一種理論收益率,并不是你實踐出資取得的。核算方法:年化收益率=日收益率×365=月收益率×12。
年化收益率可分為近7日年化收益率和近14日年化收益率等,核算過去7天或14天的收益時,相比照較精確。當然如果是近一年的年化收益率,那么就是真實的年收益率。
“近一年凈值增加”,這個表達方法常見于凈值型的養老保證辦理產品中。凈值型理財產品可以是封閉式的,有固定期限,也可以是開放式的,有條件實時換回,比方凈值型的養老保證辦理產品,就能夠隨時收益。
它沒有預期收益率,養老保險公司會定期發表產品的凈值,比方每個工作日都發表一次,也有可能會每周發表一次。凈值型產品的收益表達方法,其實和基金是比較相似的。比方產品出售初期凈值為1,老王第一天就買了,1個月后產品的凈值變為1.005,凈值增加了0.005,一個月收益為0.5%,換算成年化收益率為6%。所以這種收益的核算方法,反映的也是過去的、前史的狀況,只能作為一個參考。
除了以上幾種方法外,還有一類常見的收益表達方法是“業績比較基準”?!皹I績比較基準”并不等于實踐收益率,它僅是理財產品設定的未來目標,存在收益不及預期的可能性。
它和預期收益率有什么區別呢?
傳統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通常在發行時設定一個預期收益,在產品到期清算時,絕大多數產品實踐收益率能夠到達預期收益率。而業績比較基準是凈值型理財產品未來收益的目標,并非產品收益承諾,是在打破剛兌的大背景下,發生的一種說法。
經過以上比照分析,大家應該對現在比較常見的收益率表現方法有所了解。不要看到“近一年凈值增加6%”,就把它等同于年化收益,這是不一樣的!
那么外匯的收益是如何核算的呢?
在外匯保證金交易中,把最小的單位稱為“點”。比方歐元兌美元,從1.1120動搖到1.1121就是1個點波動。那么,50個點的波動就是比方歐元兌美元1.1120到1.1170或者1.1120到1.1070,都是50個點的波動。
在買賣手數1標準手的狀況下,1個點的波動就是10美金的波動,因而50個點在1標準手的狀況下就是500美金的波動。經過先核算點,再核算點值,我們就可以知道一波行情中波動了多少。比方說,老王選擇做英鎊兌美元,他看準了時機,選擇在1.6150價位時買入一個合約的英鎊,當英鎊上升到1.7150時,老王把這個合約賣掉,即賺了1000點,也就是說老王賺到了1000美元的收益。
我們都知道,外匯市場是一個24小時不停止的市場。在全天24小時中,外匯市場每個交易時段都有其規則和特性,所以我們要了解規則,在恰當的時段采取相應的戰略,就可大大提高交易的成功率,也可防止交易風險。外匯年收益率因人而異,對于外匯高手而言,年收益率在百分之幾百以上也不足為奇。因而,外匯稱得上是收益回報最高的理財產品之一。
當然,我們在被外匯的高收益吸引的同時,也要注意風險的評估。牢記不要胡亂交易,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課,惡補專業知識,篩選出靠譜合規的外匯平臺,交易時避免情緒化。